我國是紡織服裝制造大國和化學纖維制造大國,有世界第一的完整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作為口罩生產大國,口罩產能占全球半壁江山。中國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不僅在國內“戰疫”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將在全球“戰疫”中體現中國紡織制造的力量。目前,隨著世界新冠疫情的蔓延,意大利、德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口罩價格爆漲、市場供應短缺出現“口罩荒”,紛紛限制出口,美國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3月5日也豁免了中國出口的數十項醫療產品關稅,包括口罩、消毒濕巾與醫用手套等,共計一百多項,關稅直接歸零。在這次抗疫阻擊戰中,中國口罩制造從“一罩難求”達到日產1.16億只口罩的產能僅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中國石化、國機恒天集團聯手12天建起萬噸級熔噴布生產廠,充分體現了中國紡織制造的速度。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把控發展的歷史機遇。
突發疫情拷問紡織產業鏈的強度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對防護用品的巨大需求,無疑對我國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是一次考驗。這種“強脈沖式”的瞬間需求,暴露出我們在防護用品儲備、生產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應急救災防護用紡織品儲備不足。以防護服為例,在疫情爆發初期,作為一線醫護人士生命防護線的防護服也是嚴重供應不足,國內有資質生產的企業產能每天只能生產3萬套。而只是武漢一個城市,每天就需要十萬套醫用防護服,一個月需要300萬套口罩原料的供需不平衡。
其次,有必要重視防護用品的主要原材料的應急供應能力。從中石化發出英雄帖“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到市場上出現“我有口罩機,誰有熔噴布?”需求口號,PP熔噴布市場價格上漲了十多倍。這充分反映出產業鏈各個環節在極端情況下的產能配置問題。
第三,進一步加強抗菌過濾紡織品核心技術、纖維原創技術研發。PP熔噴非織造技術是美國原創的軍轉民技術,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海軍實驗室為收集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微粒,研制的具有超細過濾效果的過濾材料技術。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埃克森(Exxon)公司進一步對這一工藝進行研究,與Accurate公司合作制造出了第一臺熔噴設備原型機,并申請了專利。聚丙烯是在1954年由.Ziegler和Natta教授發明了Zieglei—Natta催化劑并制成了結晶性的等規聚丙烯,196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全球大健康紡織產品需求的內在動因
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實際上也是一部與流行病毒的斗爭史。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各國人民逐步認識到病毒是長期與人類共生、隨時有攻擊人類的可能,因此,抗擊流行病毒將是人類長期的防疫活動。這次疫情無疑加深了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認知,改變著我們對生命的態度。在生命面前,無論貧富貴賤,價值等同。這次新冠疫情橫生之后,人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認知,對自然更加充滿敬畏之心,對生命充滿崇敬之情,對健康與環保將會越來越重視,綠色與健康的理念將更深入人心。社會環保意識、健康消費正將成為一種潮流。這次疫情也無形中改變著社會理念和人們的生活規則,改變著社會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繼而也改變著產業生態和行業結構。服飾時尚是周期性的,奢侈是暫時的,唯有健康和舒適才是永恒的,天然和綠色才是要追求的。“綠色環保、健康舒適”將貫穿人類紡織史乃至人類的發展史。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將獲得重新的定義和定位,我們要重新譜寫生命之歌,彰顯自我的價值。隨著消費者對生命和健康認知的提升,衛生防護消費的習慣將成為新的時尚,各種防護用、消毒衛生用等紡織品將層出不窮,滿足消費者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大健康紡織產品有哪些?
若按照應用來劃分,大健康紡織品通常可分為以下幾類:
1、醫療衛生用紡織品。例如,一般醫院用工作服、病號服、床單、罩單、床墊、 被褥、毯子、枕套、毛巾和口罩等。外用醫療用的膠布、棉簽、棉球、紗布、繃帶、創可貼、脫脂棉、包扎布、膠帶基布、傷口敷料、膏藥布、止血纖維等。醫療防護用的手術衣、手術帽、口罩、手術覆蓋布和X光操作用衣和手套等。醫療功能性用手術縫合線、止血纖維、人造血管、人造皮膚、人造毛發、人工呼吸器、人工腎、人工肺、人工肝、人工骨與人工關節、人工肌腱、人工心臟瓣膜及修復用織物、疝修復織物、血漿分離器、纖維增強人工骨板等。
2、日常衛生用品。例如衛生巾、衛生棉、衛生棉條、兒童尿褲、老人失禁尿墊、抗菌襪等。
3、運動和保健用紡織品。例如,預防和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壓力襪,全球范圍內,初步估算市場超過1000億美金。其他還有矯正帶、約束帶、束腹帶、矯正衣、彈性護肩、護腕、護膝、護腰等。
4、醫療器械與儀器用紡織復合材料。例如由玻璃纖維、金屬纖維、陶瓷纖維、碳纖維等增強復合材料及彈性纖維制造加工的輪椅、拐杖、擔架、搬運車等醫療器械等。
隨著中國老齡社會的到來和人口政策的調整,以及全球防護用、醫療用、衛生消毒用和個人護理用紡織品消費的迭代,毫無疑問,大健康功能紡織品是未來紡織品消費升級換代的發展趨勢,大健康紡織品產業鏈和供應鏈在人工智能技術背景下將迎來新消費驅動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
如何完善中國大健康紡織品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這實際上是中國紡織制造大國走向紡織制造強國的命題之一。全球疫情的大考,必然要求中國的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要有全球快速響應的能力和應變的能力。突發疫情應急救災與防護和綠色健康日常消費浪潮的迭加沖擊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發和生產有益于防災救災、保護人體健康,以及具有抗菌、消毒、個人日常衛生護理功能的綠色消費紡織品。面對全球防護應急救災儲備和大健康紡織品新需求的增長,如何提升中國紡織制造的全球競爭力和優化中國紡織制造的產業鏈與供應鏈是我們紡織人必須回答的現實問題。
首先,中石化等央企要率先加大科研投入,進一步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開展面向產業化的原創技術和硬核技術的研究,高校要弱化為發表SCI論文而發論文的考核機制,調整科研經費分配機制,克服學術上的形式主義,讓科研人員靜得下心來搞科研,鼓勵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原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實踐中,真正提高技術創新的能力。
其次,在人工智能條件下,要充分開發全球相關需求與消費大數據技術、北斗衛星導航技術下的產業物聯網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謀篇布局建立物資儲備和生產基地。尤其今年要緊緊抓住5G應用的契機,進一步優化中國紡織制造的全球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和供應鏈流程。現如今全球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也是企業所在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要打造高效供應鏈,提高供應鏈的競爭力,不僅需要借助創新技術,還需要搭建起一個全生態、全鏈協同的產業物聯網平臺和供應鏈服務體系。
第三,調整好相關學科建設,多層次培養各類人才。把一流學科建設與中國紡織技術創新結合起來,為實現中國紡織制造強國提供人才支撐。在向全球展示中國應急防疫方案、供應中國大健康紡織產品的同時,我們還要研究這些紡織品垃圾回收和處理技術,為世界提供中國環境保護的方案。
最后,以品牌建設引領中國大健康紡織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全球化,扶持紡織企業向國際高端品牌邁進口罩產業,口罩是一個最經典的案例:中國口罩制造的優勢在低成本和產能,但口罩產業的金字塔尖依然被3M、霍尼韋爾、尤妮佳等公司占據,這背后是一套制造強國的工業邏輯。口罩雖然是超大規模、廉價制造、模塊化的裝配型產品,但是世界品牌口罩3M、霍尼韋爾和尤妮佳的背后是世界500強企業制造。口罩生產有復雜精巧的產業鏈,口罩背后是材料的競爭和裝備的競爭。全球市場上中國品牌口罩占有率有多大的份額?中國紡織制造企業在原創技術和底層技術創新上、在品牌創建上仍然任重而道遠。